Search

《BAK 3 下肢》

學完軀幹脊椎的穩定關係後,下一個需要好好瞭解的就是下肢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BAK 3 下肢》

學完軀幹脊椎的穩定關係後,下一個需要好好瞭解的就是下肢。

⭕ Born to Walk

人類跟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,就是我們是雙足站立的動物,藉由下肢的生物力學跟肌動學關係,我們才可以好好的走路跟跑步。

而下肢的每一個動作的產生都是有功能性的,舉步態為例。

步態中的髖膝踝三關節連動:

✅ 承重期 loading response
髖屈 內收 內轉
膝屈 膝內轉 (小腿內轉)
足背屈 外展 外翻 (旋前)

✅ 推進期 terminal stance
髖伸 外展 外轉
膝伸 膝外轉 (小腿外轉)
足蹠屈 內收 內翻 (旋後)

以上任何一個動作無法協調的做出,都會讓下肢動作失能。

之前的文章講過,步態是最高級的基本動作,有好的步態才有好的延伸訓練動作,而重點還是來自如何好好穩定動作中的骨盆。

臀肌失憶?
髖夾擊?
腿後肌閉鎖延長?
髕骨外翻?
拇趾外翻?

以上當然會跟局部的肌肉張力有關係,但最終都還是要回到骨盆的動態穩定去評估跟抽絲剝繭。

而一個好的步態練習,其實就是最好的下肢矯正訓練啊。

「瞭解下肢,就瞭解步態,瞭解步態,就瞭解下肢。」

動身指南 Getting Started
台灣動作專家協會Taiwan Movement Specialist Association

#bak
#tmsa
#kensyogalife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Moving freely is Living freely。 覺得最好的動作,就是有意識有控制的做出多樣化
View all posts